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林婷 孙雨娴 )2022年12月8日晚,湖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暨学术论坛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开班仪式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主持,湖南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屈茂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王奇才,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中礼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黄文旭、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聪老师、硕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师以及全体新文科研修营学生成员共同参与开营仪式。
会上先由湖大组织者介绍新文科研修营的背景及具体安排,再由各位校外导师进行针对性评论。各位嘉宾就法学教育如何应对新文科精进行了共同研讨。湖南大学法学院JM中心执行主任宋晓庆、湖南大学数字法学研究院秘书长王静等参与交流。
仪式伊始,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首先介绍了参加本次仪式的各位嘉宾在新文科领域的探索以及湖大法学院在新文科背景下推进“新法科”建设的成果。法学院直面信息时代大背景,力图培养“法律+信息技术”复合型法治人才,做好跨学科融合。屈茂辉领衔团队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流程智能化审判监督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首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以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与实践》,此外学院还获得了《理工经管多领域融合背景下“新法科”建设实践》(湖南省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省高校教改重点项目)等诸多新文科项目。除了普通的法学教育之外,力图引导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善于运用智能思维探索与解决法学问题,了解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到法律研究与教育之中,推动法律教学创新。在此背景下,成立了首个新文科研修营,让学生成为新文科改革的主体。首批共选拔了45名研修营学员,包括23名本科学员及21名硕士学员、1名博士学员,本科学员中还包括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湘潭大学的3位外校学员。
随后,湖南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新文科项目主持人屈茂辉介绍了研修班背景,基于新兴学科与法学的融合,传统文科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文科研修营主要采取云端方式,跳脱了传统班级的设置,吸纳了更多类型的人才。他指出,新时代的法科生应对两个问题作出回应“法律的计算问题和计算的法律问题”。
校外导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对这项新颖的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探索机制表达了衷心祝贺。她指出,全世界已迈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治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校外导师代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教授幽默风趣地指出,学术研究除了学校的支持,更主要是从自身兴趣出发。他表示,数字法学随着名称的更迭,研究内容也从诸如网络犯罪、大数据杀熟、平台监管这一类具体的法律现象到形成数字法学这一学科,再升华至国家层面的数字法治。这也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问题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地域问题到全球问题的过程。校外导师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处办公室秘书、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王奇才副教授的发言引用了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的传统”的论述,指出创新并不意味否认传统,而是跨越时空的对照和思考,文科不仅要有平行学科的交叉,也要有跨越时空的交叉,进一步指出法科学生需要养成三种思维,即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应培养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他提出,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延续数字治理部分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治理难题。以法治化方式实施和推进元宇宙治理,应当重视体系性整合、法治主导、合法性思维优先。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司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彭中礼教授认为此次活动顺应时代的脉搏,这是湖南法学教育界第一个也可能是全国法学教育界第一个新文科专门的研修营,体现了湖南大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值得推广学习。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慕课《大数据与法律检索》主讲人黄文旭老师结合其多年的大数据检索课程的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了数据、数字与法律相结合的必要性。
校外专家发言完毕后,湖大研习营带班班主任发言。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聪老师认为,在新文科这一热点背景下,每个人都是新生。作为老师,他们也和学生一同学习、一起成长。硕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师重点谈到法律对人工智能规制问题的必要性。他认为,要背靠数据化的大趋势,更多关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实现路径问题,重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政策导向。同时,他也指出了人工智能问题的前沿性与难度性所在,各位同学应用心学习,把握宝贵机会,锻炼能力,从而开阔眼界、加深认知。
随后,进入学生代表发言阶段。本科学生代表李佳桧从高中的理科背景出发,分享了法学与理科的共通点,倡导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成为“法律+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新时代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硕士生代表蒋涵从犯罪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文科在司法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优势,同时认为法学方法和技能的应用是新文科的基础,故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才能眺望更高的远方。博士生代表刘倬全亦从其科研经历出发,结合所做课题分享宝贵的科研经验,并表达对此次活动顺利举行的祝愿。外校学生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张芷维则从青年学生角度出发,认为新兴领域为青年学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予以反馈,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作为外校学生,他也表达了对湖南大学法学院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会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最后学生问答环节,参会人员踊跃发言提问,老师们一一予以回应并给予大家真切祝愿,强调同学们应积极参与后续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我,获得新的成长。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责编:陈佳婧
来源:湖南法治报